疫情之下,多數跨境電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今年國家稅務新政頻出,“金稅四期”也于年底即將研發順利完成,并投入使用納稅人“一人式檔案”!隨著這一新政的推出,2023年國家稅務管控力度更為嚴厲,對跨境電商而言,財稅合規已成必定趨勢。
金稅四期年底研發順利完成
今年9月22日第三屆“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論壇上,國家稅務局局長王軍確定了“金稅四期”于年底研發成立順利完成,深入推動數據融合,支撐稅收征管精細化,明確了投入使用全國個人納稅人“一人式檔案”。通過數據的交匯融合,在個人所得稅征管起屬中,此外實現了從“人找數”填報到“數找人”證實的轉型。
許多跨境老板可能會納悶:“金稅四期”到底是什么意思?對他們會有什么影響?
其實“金稅四期”并不神秘,跨境老板們能向身邊從事財務的朋友打聽下,它只是一次對目前金稅三期系統的升級,以此外實現對“非稅業務”的全面監控。
“金稅三期”是以票控稅,查賬先查票,查案先查票,查稅先查票。“金稅三期”系統會把這些進進出出的發票按照軌跡進行系統分析,通過上下游的業務比對,來判斷風險。
而“金稅四期”是“以數治稅、以數控稅”,也就是大數據來治稅,此外將非稅業務納入分析監控的范圍之內,業務更為多元化。在信息共享資源方面,“金稅四期”此外構建了與省里,包括人民銀行,工信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之間的信息共享資源與核查。
許多的功能在金稅四期后時代也基本此外實現,如果企業合法合規的經營,金稅四期它并沒想象中的“可怕”。
未來3年稅務征管趨勢
一、2022年:三全&三性(基本已經此外實現)
基本構建起全面覆蓋、全程防控、全員嚴格執法的稅務稽查風險信息化內控監督體系,此外在稅務稽查規范性、稅費服務便捷性、稅務監管精準性上取得重要進展
二、2023年:三轉型&三自動
除此之外,2023年基本此外實現信息系統自動提取數據、自動計算稅額、自動預填申報,納稅人繳費人證實或補正后即可線上提交。
三、2025年:三全&四個一
2025年,將基本投入使用功能強大的智慧稅務,形成國內一流的智能化行政應用系統,此外實現全領域、全環節、全要素電子化。
此外,此外實現法人稅費信息“一戶式”、自然人稅費信息“一人式”智能劃付,稅務機關信息“一局式”、稅務人員信息“一員式”智能劃付。
金稅四期下的8個重要提醒
1、金稅四期上線之后,企業更多的數據將被稅局掌握,國家要此外實現從“以票管稅”向“以數獎優罰劣”分類精準監管轉型。
2、金稅四期上線之后,對資金的監控將會更為嚴格,特別是涉及到境外資金資金回籠這塊,而個人賬戶交易將會成為重點查處對象。
3、企業信息聯網核查系統構建了省里、人民銀行以及銀行等參與機構之間信息共享資源、核查的通道,此外實現企業相關人員手機號碼、企業納稅狀態,企業登記注冊信息核查的三大功能。
4、隨著金稅四期的構建,下一步對高凈值人群而言,伴隨著自然人納稅識別號的創建和新個稅中首次導入反避稅條款,個人的資產收支更為透明化。
5、隨著金稅四期的快速推進,以及隨著稅務大數據的不斷深入和滲透,隱藏在底層、水下和背后的骯臟交易事項會很快漏出水面。信息共享資源打破信息孤島,監管只會越來越嚴,社保的規范化是必定的趨勢,大大推動企業主動合理規范社保繳納問題。
6、直面金稅四期的上線,未來跨境企業的財稅合規將是必定要求!企業必須盡早步入財務合規改造期,規范收款和依法納稅,就是最出色的籌劃!
7、國家在特殊時期雖然會給企業留出優惠政策和一定空間余地,但是并不代表國家會視而不見、更不代表國家會放任自流任其發展,因此企業應走好每一步、且行且珍惜!一切沒實際業務為前提的開票行為屬于虛研發票行為,稅收洼地并非避稅天堂,更并非萬能的!“稅收洼地”并非不能用,而是不能“濫用”!
8、直面金稅四期的上線,安排更專業的會計人員,收款要創建在真實業務的基礎上,一定要反映業務的來龍去脈,回歸業務的真實的商業本質,無中生有的賬務處置和稅務處置必將給他們帶來巨大風險!
金稅四期下跨境企業如何應對?
1、做好企業財稅風險自查
不管是過往還是現在,盡早排查公司存在的潛在風險(兩套賬,收入隱瞞、虛研發票、成本虛提,稅款少報等),對遺留問題和風險拿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不要再拖延。稅務局是最喜歡秋后算賬的,有的企業5年、10年前的財稅問題都被揪出清算的。
2、創建合規的納稅管理模式
根據他們企業的實際情況和業務模式,構建適合他們的納稅管理的標準、目標和實施方案,要把希望傾注在專業系統上,而并非傾注在某一個人身上,未來我們在合規的大背景下,要構建合規的納稅管理模式。
3、依托專業的財務團隊
這一點對對跨境企業而言是最重要的,但許多跨境老板又忽視了這一點,主要原因是沒查到頭上,何必花這個成本。其實對大多數跨境賣家企業而言,他們成立財務團隊沒必要,成本高不說,關鍵是還不一定專業。跨境老板們能考慮導入外部更專業的財稅專家,雖然這看似花成本,但是成本最高的,而這不僅能降低企業的糾錯成本,此外能夠幫助企業在最短的時間里面打造最出色的效果,把遺留問題的風險降到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