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消費復蘇的過程似乎被按下了快進鍵,越來越多的外國消費者重新進入商場。疫情期間,消費者在網上購物時嘗到了中國制造的甜頭,更加信任中國品牌,為中國出口外貿B2B貿易重新創造了良好的機會。
做外貿的賣家都知道,PayPal無論是小額支付,作為國外常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B2C收款還是外貿B2B可以支持交易,滿足大多數海外客戶的支付習慣。我們的許多老客戶也是通過PayPal收款后到捷匯通平臺提現結匯。
但在過去的兩年里,從國內來看,PayPal對中國賣家越來越不友好,賬戶凍結,國內無法提現,甚至收入清零。一個跨境賣家說:我們旗下十幾個獨立站的收入被收入了PayPal全部清零,金額超過5000萬元。據業內粗略統計,自2022年4月以來,類似情況發生三次,影響數千人,涉及金額約50億元。6月和7月,甚至一些新賬戶資金也被無緣無故清除。
最近,我們經常收到賣家的反映:PayPal第一筆資金立即被凍結180天,終于解凍了,發現賬戶錢沒了等等,PayPal凍結資金不僅耽誤了還款時間,導致資金鏈斷裂,還影響了與客戶的合作。更多抗風險能力差的賣家,多年積累的財富都消失了,對生活影響很大。
真的有什么好辦法可以避免嗎?
深圳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表示,自3月以來,已有78個目標相繼出現PayPal每組有二三百人清零維權群。大多數群體中的賣家表示,自3月份賬戶被凍結和清算以來,他們沒有知道自己的具體違規原因,賣家也沒有明確收到PayPal解決方案。早在4月,協會就以郵件的形式和PayPal但是PayPal沒有積極的回應,也沒有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許多中國跨境賣家質疑:PayPal規則真的合理嗎?
舊規則很模糊,都是靠中國賣家的經驗來探索的,比如觸發資金凍結的具體原因,PayPal風險控制從來沒有得到明確的解釋,只是反復告知賣方違反了合理使用規則,具體的訂單違反了規則也沒有告知。許多賣家的訂單相關數據非常多,根本沒有辦法釣到針。即使是按照PayPal所有上傳信息的要求仍未得到明確答復。
新規則不透明,未經官方通知直接實施。賣方在180天資金凍結期間突然失去了上訴權!在此期間,如果買方投訴,將自動判斷賠償,并每次扣除賣方8-16美元的爭議費。從長遠來看,許多賣家都非常失望。
經過多次溝通無效,一些賣家開始嘗試團結起來,向律師提起集體訴訟。PayPal在中國沒有分支機構,只在上海設立了辦事處。如果賣家想在中國提起訴訟,他們找不到商業實體。如果你想去美國,找到一家可靠的美國律師事務所,也是一件身心疲憊的事情,不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目前看來,PayPal與中國市場和解并不容易。首先,PayPal風險控制開發主要在印度,客戶服務和風險控制操作主要在美國,PayPal我們不知道是否有能力準確收集中國賣家的信息,準確理解中文數據,從而做出適當的判斷。且對于PayPal就中國市場而言,只占其業績的10%左右,他們不愿意為中國定制本地化處理系統。有業內人士甚至透露,PayPal中國工作人員的權限也越來越低,以前解封中國賣家資金的部分權限,現在完全沒有了。
因此,我們最真誠的建議是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真的沒必要只迷戀PayPal,我們可以嘗試引導買家使用其他跨境收款平臺,如Stripe、pingpong、iPaylinks等。如果你的業務不依賴網站,找不到合適的收款工具,可以試試捷匯通,為外貿服務B2B企業開立離岸賬戶結算,安全穩定,服務水平和問題響應速度更有保障。
另一方面,市場在不斷變化,外貿人員的未來必須是合規第一。針對PayPal風險控制事件確實源于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的殘酷增長階段。一些賣家法律意識薄弱,銷售侵權產品和仿制品牌,甚至虛假發貨和銷售違禁品。這些行為逐漸使PayPal對中國賣家的風險控制越來越嚴格,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為了適應市場環境,外貿企業除了在中國尋找更穩定的收款平臺外,還需要將合規經營作為發展的基石,提高法律意識,堅持品牌的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