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深圳市稅務局發布企業逃稅公告。
公告稱,深圳一家供應鏈公司利用香港空殼公司收取境外機構支付的營業資金隱瞞收入,構成逃稅,被深圳稅務局罰款816萬元。
公司受到處罰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未按規定繳納增值稅和附加費
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該公司通過在香港設立空殼公司,開立銀行賬戶,收取境外機構支付的業務款,隱瞞收入17,441,041. 40元,未申報納稅。
未按規定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2014年1月至2021年3月,公司通過個人賬戶向員工發放227、537份補貼.10元通過公司賬戶向員工發放1、107、387元的補貼.51元未納入個人當期工資薪金所得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導致個人所得稅499,452.17元。
2014年1月至2021年3月,公司通過個人賬戶向員工發放一次性獎金1、157、017.00元通過公司賬戶向員工發放一次性獎金,共計99萬元.00元未按規定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導致個人所得稅未按規定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54,879.35元。
2014年1月至2021年3月,公司通過公司賬戶向兼職人員支付勞動報酬,未按規定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導致個人所得稅138,524.75元。
未按規定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
2014年至2020年,該公司通過在香港設立空殼公司,開立銀行賬戶,收取境外機構支付的業務款,17、159、575. 41元,未申報納稅。
由此可見,企業隱瞞收入,不按規定申報納稅的危害很大!為了維護企業的良好信譽,保證企業業務正常運行,按照規定及時進行審計,完成稅務申報至關重要!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在2021年世界經濟自由度報告中再次被評為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香港有一個自由和寬松的商業環境,稅率低,稅種少,吸引大多數企業家在香港注冊公司,進行對外貿易。
根據香港當地的法律法規,一旦香港公司進行業務交易,銀行賬戶產生資本流動,必須向香港稅務局提交申報,并提交香港公司的審計報告。如果稅務申報不及時,香港公司將面臨罰款的風險。
2022年香港公司報稅高峰即將到來,在此之前,卓信企業將帶您了解香港公司的常見納稅申報方式~
香港公司常見的納稅申報方式
01、無運營申報
在一個財政年度內,公司在香港不經營的,可以向政府提交無經營報告,即香港公司無經營,可以申請免稅。
適用情況
1.公司沒有賬戶,但需要在稅表中列出年度必要費用,如公司年審費用和董事工資。
2.公司有賬戶,但賬戶沒有激活,或者賬戶中只有一筆預存款。
02、審計申報(有操作)
開立公司賬戶并進行正常交易的香港公司需要先進行審計,然后向稅務局申報納稅。香港公司每年都需要進行審計和納稅申報。收到香港稅務局出具的利得稅表后,應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專業會計師審核的稅表和審計報告。
注意事項
香港公司必須在收到稅單后進行處理,并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選擇納稅申報方式。如果你在一個月內忽視它,你將被稅務局罰款。在多次被稅務局警告后,嚴重的病例將被舉報甚至監禁。
香港公司有賬戶,且有正常往來交易的情況,如果不做稅務申報就是瞞報,偷稅漏稅,會被罰款或負刑事責任。為了避免公司遭受巨額罰款,香港公司應正確了解報稅方式,依法報稅,并及時審計!
香港公司審計的必要性
01、遵守香港有關法律法規
根據《香港公司條例》第622條第429章,所有在香港注冊的有限公司的年度財務報表均應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審核。新注冊的香港公司在成立18個月后也需要首次納稅申報。香港稅務局有權要求在7年內審查公司賬戶,并可以通過銀行賬戶信息和海關記錄審查香港公司。
02、合理合規經營
如果一家香港公司每年都能保持良好的審計記錄和納稅記錄,其實力和聲譽也將得到認可,因此也將促進香港公司的可持續穩定發展,有利于建立國際知名品牌聲譽。
03、維護香港賬戶的使用
隨著銀行風險控制體系的加強,越來越多的銀行向香港企業主發送電子郵件或信件,要求提供香港企業的審計報告,以了解公司的經營情況。如果不及時提供審計報告,賬戶很可能會關閉,影響其正常使用。
注意事項
如果企業需要通過貸款發展壯大業務,貸款銀行一般會要求香港公司連續2-3年提供審計報告和納稅記錄。
香港公司不審計的后果
香港稅務局處以罰款:香港稅務局未在期限內提交納稅申報表或者隱瞞真實納稅情況的,可以追繳三倍以上的罰款。情節嚴重、逃稅金額大的,也可以提起檢控。
限制使用香港銀行賬戶:一旦發現不進行審計或不按實際收入申報納稅的香港公司,其誠信將受到質疑。銀行可以直接凍結公司賬戶,稅務局也將收回其稅款。此外,該公司也可能被政府列入黑名單。
依據《稅務條例》進行處罰:香港稅務條例第一 51C 本條規定,每個在香港經營某一行業、專業或業務的人都必須用中文或英文記錄其入息和費用,以便易于確定其應稅利潤。
根據《稅務條例》的規定,在香港經營業務的人應至少保留相關記錄 7年。如果有關人員沒有合理的辯護,也沒有按照稅法的規定保留業務記錄,他們可能會被罰款高達港元 10 萬元。
總之,在整個經營管理過程中,香港公司應做好充分準備,按照法律法規完成相應的稅務經營,盡可能保留和提供能夠反映審計情況的真實數據。